诗词原文
咏史
唐·胡曾
项籍耻作百夫勇,禹行舜趣犹贱儒。
功高震主不知退,徒使韩彭受戮诛。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事家杜佑、杜牧族亲,工于诗,风格峻拔,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咏史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项羽以仅仅做一名勇猛的武士为耻,大禹和王舜的行为即便高尚,仍被那些儒生轻视,项羽功高震主却不懂得适时退隐,最终只是白白地让韩信、彭越等人遭受杀戮。
释义
首句“项籍耻作百夫勇”,指项羽不屑于仅仅做一名普通的勇士,他有着更高的志向和抱负,次句“禹行舜趣犹贱儒”,是说大禹和王舜(这里可能指的是舜帝或其品德高尚的后继者)的行为即便高尚,但在那些儒生眼中仍然被轻视,暗示儒生们对于真正的英雄和贤者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后两句则是对项羽的批评,指出他功高震主却不懂得适时退隐,最终导致了韩信、彭越等人的悲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项羽、大禹和王舜的行为与儒生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与儒生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不懂得适时退隐,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而大禹和王舜虽然品德高尚,但在儒生眼中仍然被轻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儒生价值观的批判,这首诗也体现了胡曾作为咏史诗人的独特风格,即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社会风气复杂的时期,胡曾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他通过咏史的方式,借古讽今,表达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儒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倾向的体现之一,项羽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其事迹在唐代广为流传,也为胡曾提供了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