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全诗是什么?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河阳桥送别

唐·柳中庸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虽然“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是本题关键词,但这两句并非独立成诗,而是出自柳中庸的《河阳桥送别》中的一部分,为便于解析,我提供了整首诗的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柳中庸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柳中庸,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官鸿胪寺丞,与卢纶、李端等为诗友,长于五言,迥异时流,有集传世,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诗仅数十首,均为佳作。

译文

黄河之水从桥上流过,晋国(此处代指中原地区)归人(指诗人或送别之人)的路途遥远,如果倚靠在桥栏上远望千里之外,北风呼啸,驱马前行,细雨潇潇,二月的黄河刚刚解冻,万里的冰块如剑戟般流淌,请向洛城的风和日丽传达我的话语,明年的春色将会比今年更加迷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河阳桥畔的送别场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黄河解冻时的壮观景象,用“剑戟”比喻冰块,形象地展现了冰凌的锋利与气势。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前两句点明送别地点与归途遥远,为全诗奠定了离愁别绪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黄河二月冻初销”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既展现了黄河的壮美,又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特别是“万里凌澌流剑戟”一句,以剑戟比喻冰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力量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两句则以寄语洛城风日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使全诗在离别的忧伤中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温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河阳桥畔送别友人时所作,唐代诗人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柳中庸的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巧妙地运用了黄河解冻这一自然景象,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