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丁宁莺语机关巧,轻薄杨花气力微。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黄莺的啼叫声清脆婉转,仿佛机关巧妙,而杨花则随风飘荡,显得轻薄而气力微弱,傍晚时分,我从酒醉中醒来,发现友人已经离去,此时满天风雨,我独自走下西楼。
释义
首句“丁宁莺语机关巧”以黄莺的啼叫声比喻精巧的言辞或机关,暗示了某种巧妙或复杂的情感或计谋,次句“轻薄杨花气力微”则以杨花的轻薄和无力,比喻人的轻浮和软弱,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酒醒后友人已去,独自面对满天风雨的孤寂和落寞。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两种景象:黄莺的啼叫和杨花的飘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清脆婉转,如同机关巧妙,而杨花则显得轻薄无力,这种对比既突出了黄莺的机智和杨花的柔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酒醒后的孤寂和落寞,满天风雨的描绘更是增添了这种氛围的凄凉和萧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时期,晚年的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常常陷入孤独和苦闷之中,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里的两种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黄莺的啼叫和杨花的飘荡,既是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满天风雨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艰难环境和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