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和无咎韵
宋·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拚得酒时教尽醉,可题诗处莫空归。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年轻时曾参与耿京起义,并亲自南下归宋,历任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最终壮志难酬,于开禧三年(1207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译文
村中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向我谈论,说今年风调雨顺,雨水均匀,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样紧皱,我由衷地辞谢他们,感激他们让我免去了炊断烟火之苦。
枝头的啼鸟声声劝酒,仿佛在催促我尽情畅饮;桃花盛开,妩媚动人,撩拨着我的心弦,既然有美酒可饮,那就应该开怀畅饮,喝个痛快;既然有美景可赏,那就应该题诗留念,不要白白归去。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春日里在乡村的所见所感,上片写村民因雨水均匀而喜悦,词人对此表示感激;下片则写词人面对美景和美酒时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要尽情享受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词人在其中的愉悦心情,词人通过描写村民的喜悦和鸟儿的劝酒,营造了一种和谐、欢快的氛围,词人还通过“拚得酒时教尽醉,可题诗处莫空归”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要尽情享受生活、不留遗憾的决心,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词人的豁达与乐观,也激励了后人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任上所作,当时,词人因主张抗金北伐而多次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心情十分郁闷,当他来到乡村时,却被这里的宁静与美好所感染,心情逐渐变得愉悦起来,他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词也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他要继续努力、追求理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