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登临府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和乐天秋题曲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和乐天秋题曲江
唐·元稹
翰苑清秋暮,先公昔爱游。
桐凉叶未下,水涸草犹秋。
登临府仰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日暮紫烟起,松声满径秋。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元稹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译文
在清秋的时节,我来到翰苑(指文人学士聚集之地),这里是我先辈曾经喜爱游览的地方,桐树的叶子虽然还未落下,但已经感到了凉爽,河水干涸,草木依然呈现出秋天的景象,我登上高处俯瞰四周,感到视野狭窄,心中涌起想要驾驭风轮继续向上攀登的豪情,傍晚时分,紫色的烟雾升起,松树的声音在小径上回荡,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秋时节游览翰苑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先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登临府仰隘,欲驾风轮更上征”的诗句,表达了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细腻入微,通过桐凉、水涸、草秋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诗人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到位,通过“登临府仰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象的不满足,进而通过“欲驾风轮更上征”的诗句,表达了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与景物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稹与白居易唱和之作,白居易曾作《秋题曲江》一诗,元稹便以此诗相和,在唐代,文人学士之间常有唱和之作,通过诗歌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观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元稹在游览翰苑时,想起了先辈的往事,同时又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和豪情的诗歌。
元稹的《和乐天秋题曲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先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