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出自哪首诗?

风云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即景

唐·杜牧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斜阳草树皆秋色,一路行吟入画屏。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杜牧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远处的山峦上,轻薄的云雾渐渐散去,细雨也停歇了;傍晚时分,树林中的红叶在初晴的阳光下更显鲜艳夺目,夕阳斜照,草木树木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我一路行走,吟诵着诗句,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释义

“远岫薄云收细雨”描绘了远山云雾缭绕,细雨初停的景象;“晚林丹叶弄新晴”则展现了傍晚时分,树林中的红叶在晴朗的天空下更加绚烂多彩,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景色,斜阳、草木、树木都沉浸在秋色之中,诗人一路行走,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行的美景,通过“远岫”、“薄云”、“细雨”、“晚林”、“丹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诗人运用“收”、“弄”等动词,使静态的自然景观变得生动起来,富有生命力,诗中的“斜阳草树皆秋色”一句,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还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秋日佳作。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的一次山行之旅中,晚年的杜牧仕途不顺,心情较为抑郁,但他依然热爱自然,喜欢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在一次秋日山行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反映了杜牧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和风格,即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个人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