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泰山
宋·陈抟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
乾坤万象皆容得,日月两轮直上穿。
百里清风开境界,一川明月洗尘缘。
此中真意谁能会,唯有高人入化仙。
作者简介
陈抟(约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他生于唐末,历经五代十国,直至北宋初年,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陈抟不仅在内丹修炼上有着极高的造诣,还擅长易学、相术等,对后世道家思想及养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站在泰山的绝顶之上,自然能体会到天下显得渺小的感觉,而泰山却偏偏占据了海的一角,这里包容了天地间的万千景象,日月星辰仿佛直接从头顶穿过,清风拂面,百里之内的景色豁然开朗,明月照耀,洗净了世间的尘埃与烦恼,这其中的深刻意境,恐怕只有那些超凡脱俗的高人才能真正领悟,达到化境,成为仙人。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诗中“绝顶固知天下小”一句,借登高望远之景,寓意人的视野和心胸因经历与境界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陈抟此诗以泰山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诗中“乾坤万象皆容得,日月两轮直上穿”两句,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高峻与雄伟,更寓意着宇宙之大、万物之繁,皆能包容于一心之中,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此中真意谁能会,唯有高人入化仙”则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即真正的智慧与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领悟,唯有那些达到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高人,方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创作背景
陈抟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攀登、吟咏的对象,陈抟在游历泰山时,被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心生感慨,遂作此诗以抒发胸中块垒,此诗不仅是对泰山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陈抟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