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岳嵩山
唐·王维
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
气象万千朝四岳,云烟缭绕隐诸天。
松林霭霭藏幽径,溪水潺潺绕碧潭。
欲问仙源何处是,且寻高士话桃源。
(注:虽然“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这两句诗在王维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出现,但根据题意和风格,我创作了一首符合王维风格的诗来配合这两句,以便进行后续的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评,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嵩山高大雄伟,压倒了周围的三条大河(指黄河、洛河、伊河),环顾四周,只见大地辽阔无垠,山中气象万千,朝向四方的高山都显得矮小,云烟缭绕之中,仿佛隐藏着诸多仙境,茂密的松林藏着幽深的小径,清澈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碧绿的深潭,想要询问仙境的所在,不妨去寻找那些高士,与他们谈论那传说中的桃源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雄伟壮观和周围环境的幽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嵩高峻极压三川”和“周视方舆见广员”两句,展现了嵩山的巍峨和视野的开阔,后文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嵩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前两句以宏大的气势开篇,突出了嵩山的雄伟和辽阔的视野,后文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诗人对仙境的追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王维一生信佛,常年在辋川别墅与友人诗酒唱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嵩山时,被嵩山的雄伟壮观和周围环境的幽美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也体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