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诗经·卫风·淇奥》,作者是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遐不黄耇,以伐冰之家,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召公甘棠犹不伐,卫武之德谁能谖。
(注:最后一句“召公甘棠犹不伐,卫武之德谁能谖”并非《诗经》原文,而是后人根据《诗经》中提到的召公和卫武公的德行,引申出的赞颂之辞,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融入整体进行说明。)
作者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佩玉闪晶莹,帽缝宝石如繁星,神态庄重胸怀广,威严凛凛人敬仰,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不会衰老永少年,犹如卫武公般贤,不是说你没美貌,而是贤德人留念。
召公的甘棠树尚且不被砍伐,卫武公的德行谁又能忘怀呢?
释义:
本诗以淇奥之竹起兴,赞美了卫武公等君子的品德与风范,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与坚韧,比喻君子的品德高尚与学识渊博,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词句,展现了君子不断自我完善、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一句“召公甘棠犹不伐,卫武之德谁能谖”则进一步强调了君子德行之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对他们的怀念与敬仰。
赏析:
本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君子的美好形象与高尚品德,诗中通过淇奥之竹的描绘,不仅为君子提供了美丽的背景,更以竹子的坚韧与高雅,象征了君子的品德与风范,诗中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君子的魅力与力量,最后一句的引申,更是将君子的德行与召公甘棠树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其深远影响与不朽价值。
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反映了周代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生活情感,本诗作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可能是在卫国地区流传的民歌或宫廷乐章,通过赞美卫武公等君子的品德与风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子文化的重视与推崇,而最后一句的引申,则可能是后人在传承与发扬《诗经》文化的过程中,根据召公与卫武公的德行事迹,所做出的进一步赞颂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