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山中果何有,赋诗满得锦囊回。的释义

小编124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山中问答》,全诗原文如下: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附:相关意象句

三日山中果何有,赋诗满得锦囊回。(此句虽非直接出自《山中问答》正文,但常与李诗意境并提,展现李白山中创作之丰)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物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青翠的山中,我微笑着不回答,心中却感到无比闲适自在,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远远流去,这里就像另有一个世界,与尘世完全不同。

(附加意象句译文:在这山中待了三天,究竟有什么收获呢?只带回了一囊满满的诗作,心满意足。)

释义

此诗通过问答形式,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首句设问,引出主题;次句以笑而不答回应,展现了诗人的淡泊与自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桃花流水的美景,暗示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与世俗社会的隔绝,附加意象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山中创作的丰富与满足。

赏析

《山中问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笑而不答”四字,既是对外界好奇的巧妙回避,也是内心宁静与自信的体现,桃花流水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更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山水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晚年隐居庐山期间,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与理想,但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诸多不幸,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隐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山中问答》正是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与对自然美的热爱,至于附加的意象句“三日山中果何有,赋诗满得锦囊回”,则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山中创作的丰富想象而添加的,用以强调其文学创作的才华与成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