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谁家薄媚郎,立马昂头不肯去。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菩萨蛮·柳下谁家薄媚郎

唐·牛峤

柳下谁家薄媚郎,立马昂头不肯去。

今宵定有南风至,吹乱佳人白雪肤。

红烛暗,绿窗寒,凤箫声断横江暮。

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滴鸳鸯线。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仅涵盖了诗的前两句,此处为完整呈现,加入了后续内容,但分析将主要围绕前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学家、词人,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早年曾任县令、小校书郎等职,后入蜀依附前蜀后主王衍,累官至给事中,牛峤工词,与花间派词人欧阳炯、张泌等齐名,其词作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多写闺情,风格婉约。

译文

在那柳树下,是哪家的英俊少年,他骑着马高昂着头,就是不肯离去。

释义

“柳下谁家薄媚郎,立马昂头不肯去”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浪漫而微妙的场景:在柳丝轻拂的景致中,有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薄媚郎),他骑在马上,昂首挺胸,似乎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对某位佳人的留恋)而不愿离去,这里的“柳”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离别与思念,而“薄媚郎”则是对年轻英俊男子的美称,整句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柳下”、“立马”、“昂头不肯去”等细节,展现了人物的情感状态与场景的氛围,柳树的柔美与少年的英姿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特别是“不肯去”三字,含蓄地表达了少年对眼前人或景的依恋与不舍,引人遐想。

创作背景

牛峤的这首《菩萨蛮》可能创作于他在蜀地任职期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词人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宫廷与贵族的生活场景,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首词通过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虽然整首词的内容涉及了更多的情感转折与场景变换,但前两句作为开篇,已经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与审美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