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勉谕儿辈
朝代:清代
作者:周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坐令贪懦趋忠厚,寄语狂童勿芥鸡。
作者简介
周怡,字顺之,号讷溪,明代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曾任应天府通判、大理寺卿等职,他为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和文学家,其诗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倡导节俭、忠厚等美德,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对于饮食和衣服,如果想到它们来得不容易,就不敢轻易地花费,一顿酒肉,可以用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到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来回想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常常可以享受到温饱了,这样可以使贪婪懦弱的人变得忠厚,告诫那些狂妄的年轻人不要为小事而争斗。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节俭与奢侈的不同后果,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节俭是保持家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而奢侈则会导致衰败,作者也倡导忠厚、宽容的美德,告诫年轻人不要为小事而争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节俭与奢侈的利害关系,以及忠厚宽容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易于理解和接受,作者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族和国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社会风气奢靡,许多人追求享乐,忽视了节俭和忠厚等传统美德,作者周怡作为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告诫子孙后代要节俭持家、忠厚做人,这首诗不仅是对家族成员的告诫,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通过这首诗,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回归传统美德,保持家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