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江景
日射西山烂烂光,低云遮岸水风凉。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长。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活跃于江南地区,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捕捉并表达日暮、月夜等特定时刻的景致与情感,尽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显赫,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夕阳照耀着西边的山峦,散发出灿烂的光芒;低垂的云朵遮掩着河岸,江面上吹来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缓缓归航,远处的帆影渐渐模糊;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在暮色中缓缓飞行,拉长了天际的轮廓。
释义
首句“日射西山烂烂光”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山峦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次句“低云遮岸水风凉”则通过低云、河岸、水风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预示着夜幕的降临,后两句进一步通过渔舟唱晚、雁字回时的场景,描绘了傍晚时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景,通过夕阳、低云、水风、渔舟、归帆、大雁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暮云游历江南期间,江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物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李暮云在游历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日暮江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约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