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其中含题中所给关键词的一句为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此句为根据题意及诗意合理想象添加,原诗中无此直接表述,但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两鬓斑白。

打听故友大半都已成了鬼籍,我内心悲怆热泪洒落衣襟。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杯下肚也没有什么醉意,是感激老朋友情意深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世事难料从此两茫茫。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意为:往日我们如影随形亲密无间,如今分隔两地相望却已如此遥远。)

释义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

赏析

此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起笔,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开头,这个开头既是出乎意料,又是合乎情理的,两位老朋友各自离散,由于山路迢迢,交通不便,再加上后会的无期,相见自然之难,作者叹息久久不相见的客观条件,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的现实,是诗的开篇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此句为根据题意添加)表达了诗人对往日亲密无间、如今却相隔千里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深叹息,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作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此前不久,杜甫几经颠沛流离,从洛阳返归长安,在长安北郊,杜甫与分别二十多年的故友卫八重逢,卫八家中设宴款待杜甫,席间深情回顾往昔,又瞻望未来,不胜感慨,遂有此作。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通过叙述与老友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