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变体(含关键词“此身安归送归客,岂堪登临行路岐”意境融合)
送归客
唐·(虚构)李逸风
绿水映离愁,青山锁远舟。
此身安归送归客,岂堪登临行路岐。
孤影随云去,离情逐日流。
天涯芳草绿,何处是归头。
(注:由于直接包含关键词的完整古诗在历史文献中未找到,故以上“变体”为基于关键词意境创作的虚构作品,以便进行后续解析,以下解析将以该“变体”为主,同时参考李白《送友人》的风格与情感。)
作者简介
李逸风(虚构人物)
唐代末年一位不为史书记载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才情横溢,擅长以景寓情,表达深沉的离愁别绪与人生感慨,其风格接近唐代大诗人李白,有着豪放不羁、情感真挚的特点。
译文
绿水映照着离别的哀愁,青山仿佛锁住了远去的船舟。
我这漂泊之身如何安顿送别归去的友人,又怎能忍心登上歧路,面对分别的凄楚。
孤独的身影随着浮云远去,离别的情感如同落日般缓缓流逝。
天涯海角,芳草萋萋,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首联以“绿水”、“青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伤的离别氛围,颔联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痛苦,颈联通过“孤影”、“离情”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尾联则以“天涯芳草”的广阔景象,反衬出友人归途的迷茫与孤独。
赏析
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诗人以“绿水”、“青山”为起点,逐步深入到“此身安归送归客”的无奈与“岂堪登临行路岐”的痛苦之中,情感层次清晰,逐步递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孤影”、“离情”、“天涯芳草”等意象,使得全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人物设定)
李逸风在唐代末年,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生漂泊无依,在一次与友人的离别中,他深感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归客》,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还寄托了他对人生道路迷茫与孤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