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莫疑造物收功晚,自是阳和著意深。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此诗为节选,实际“莫疑造物收功晚,自是阳和著意深”两句可能出自杨万里的某篇具体作品中,但直接组合如上是为了符合题目要求,在杨万里的众多诗作中,关于新柳、春色等主题的诗歌较多,此处理解为对某一首或数首相关诗意的综合展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译文
不要怀疑大自然造物主的功绩来得太晚,其实它给予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是特别深厚的。
释义
“莫疑造物收功晚”意指不要怀疑自然界的创造者在春天展现生机与美丽的过程会有所延迟;“自是阳和著意深”则表达了春天温暖的阳光和生机盎然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结果,寓意着美好的事物总会到来,且值得耐心等待。
赏析
这两句诗以春天的新柳为引子,借物喻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莫疑”与“自是”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造物的精妙与时间的合理性,鼓励人们相信美好的事物终将到来,不必急于求成,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生命力的热爱和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创作背景
杨万里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这首(或这些)诗句很可能是在春日里,诗人观察到新柳的生长、春天的变化,以及自然界中万物复苏的景象,有感而发,杨万里善于从日常景象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引导人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由于“莫疑造物收功晚,自是阳和著意深”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某一首完整诗歌的标题下,上述解析是基于对杨万里诗歌风格、主题及常见意象的理解进行的综合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