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江南春信

岭头寒日正斜阳,

故人未寄岭头信。

先报江南春意来,

一枝已发小桃红。

(注:虽然“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这一联并非直接出自张道洽的某一完整传世诗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江南春信》中,以展现其意境,张道洽以咏梅诗著称,此处理解为对其风格的延续与创作。)

作者简介

张道洽,南宋末年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泽民,号实斋,衢州(今属浙江)人,他一生未得显达,转徙于江湖之间,晚年归隐于乡,张道洽以咏梅诗闻名于世,其诗作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江南春信》:

在岭头的斜阳下,寒意犹存,

老朋友还没有寄来岭上的书信。

但春天的消息已经悄然传来,

看那小桃枝头,一枝红梅已经绽放,预示着江南的春天即将来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岭头的梅花提前绽放,预示着江南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友人未寄来信,但自然界的变化却抢先一步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一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与人间情感的细腻,诗人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而是通过自然界的春天先行一步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挂念,梅花作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结合张道洽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可能是在某个春日,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野之间,看到岭头梅花提前绽放,触景生情,联想到远方的友人,于是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江南春信》,在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之美来慰藉心灵,寄托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