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同杜老知无敌,会有君山谓绝伦。的释义

春秋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君山

唐·刘禹锡

湘水吟君山,幽意如可掬。

谁同杜老知无敌,会有君山谓绝伦。

云梦涵胸次,潇湘濯发肤。

唯应吟啸地,长与谢公俱。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既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任运随缘、自然适意的气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译文

在湘水之畔吟咏君山,那幽深的意境仿佛可以掬起。

谁能像杜甫那样深知君山的无敌之美,又有谁能说君山的景致绝伦无双?

云梦泽的广阔胸怀包容着它,潇湘之水洗涤着它的容颜。

这里应是文人吟咏长啸的理想之地,永远与谢灵运这样的高士相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君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君山的赞美之情,首联直接点题,写自己在湘水之畔吟咏君山,感受到其幽深的意境,颔联运用典故,以杜甫和君山相比,强调君山的无与伦比之美,颈联进一步描绘君山的自然环境,云梦泽的广阔与潇湘之水的清澈,共同构成了君山的独特风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此地能成为文人墨客吟咏长啸的理想场所,与历史上的高士谢灵运相提并论。

赏析

此诗以君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君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诗人运用典故和比喻,将君山与杜甫、谢灵运等历史名人相提并论,不仅提升了君山的文化品位,也表达了诗人对君山的深厚感情,诗人还通过描绘云梦泽和潇湘之水的广阔与清澈,进一步烘托出君山的独特魅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著称,此诗可能作于刘禹锡游历湖南期间,当他面对君山的壮丽景色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赞美之情,他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君山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唐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吟咏自然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刘禹锡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生动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