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所寓皆高趣,气古斯能似古人。全诗是什么?

风云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友人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才高所寓皆高趣,气古斯能似古人。

墨海翻腾书万卷,笔端挥洒见天真。

清风明月常相伴,绿水青山总为邻。

莫道此中无乐趣,心随诗意共遨游。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才华横溢之人所寄托的都是高雅的情趣,气质古朴因而能够效仿古人的风范,在书海中翻腾,阅读万卷书籍,笔下挥洒自如,展现出天真烂漫的性情,清风明月常常相伴左右,绿水青山总是成为邻近的风景,不要说这其中没有乐趣,心灵随着诗意一同遨游于天地之间。

释义

首联“才高所寓皆高趣,气古斯能似古人”直接点题,赞美友人才华横溢,情趣高雅,气质古朴,能够效仿古人的风范,颔联“墨海翻腾书万卷,笔端挥洒见天真”进一步描绘友人的学识渊博和性情天真,颈联“清风明月常相伴,绿水青山总为邻”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友人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尾联“莫道此中无乐趣,心随诗意共遨游”总结全诗,强调在这种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心灵随着诗意一同遨游。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友人的才华和品格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友人的高雅情趣和古朴气质,首联直接点题,颔联进一步描绘友人的学识和性情,颈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友人超脱世俗的境界,尾联总结全诗,强调这种生活中的乐趣和心灵的遨游,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展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清代中期创作的一首赞美友人的诗歌,当时,郑板桥已经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书画家、文学家,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品格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在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