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名将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公孙卿材名将种,横槊赋诗海涛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重。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何时得遂平生志,马革裹尸还故山。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文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公孙卿是位天生的将才,出身于名将世家,他横持长矛,在海浪汹涌中吟诗,他身穿铁甲,远离家乡守卫边疆,历经艰辛;家中的亲人想必也因离别而痛哭流涕,泪水沾湿了玉箸(筷子,此处代指眼泪),他虽自比为塞上的长城,但岁月无情,镜中的鬓发已先斑白,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他平生的志向,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回归故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公孙卿这一名将形象,展现了他作为将才的英勇与才华,以及他远离家乡、守卫边疆的艰辛与无奈,也表达了他对实现平生志向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颇具特色,诗人通过“横槊赋诗海涛涌”这一生动的场景,将公孙卿的英勇与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重”等句,又细腻地刻画了他远离家乡、守卫边疆的艰辛与家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的边疆战事有关,南宋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士远离家乡,守卫边疆,诗人刘克庄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那些为国捐躯、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