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追远
唐·杜荀鹤
独以德名追远裔,尽将富贵比浮云。
清风万古长留世,明月千秋自照人。
身后是非谁管得,生前荣辱岂须论。
但看千载家传史,谁似先生德业尊。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部分诗作被收入《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中。
译文
唯独以德行和名声来追慕远古的贤人后裔,将世间的富贵都看作如同浮云一般虚无缥缈,清风万古长存,永远留在世间;明月千秋照耀,自然映照人心,身后的名誉是非又有谁能管得过来呢?生前的荣辱得失又何必去计较呢?且看那流传千载的家史,又有谁的德行和功业能比得上这位先生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德行和名声的崇尚,以及对富贵名利的淡泊态度,首联点明主题,以德行和名声来追慕古人;颔联通过清风和明月的意象,进一步强调德行和名声的永恒;颈联则表达了对身后名誉和生前荣辱的豁达态度;尾联则以家史为鉴,赞美了那些德行高尚、功业卓著的先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德行和名声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富贵比作浮云,强调了德行和名声的永恒价值,诗人也表达了对身后名誉和生前荣辱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九华山期间,当时,诗人身处山林之间,远离尘嚣和名利场的纷扰,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德行和名声的崇尚,以及对富贵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人也通过赞美那些德行高尚、功业卓著的先贤,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理想。
就是对这首古诗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