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卢照邻
君家三径开来久,不待弦歌始得资。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西岩月落桂参差,南浦云开鹤徘徊。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其作品辞藻富赡,内容广阔,意境新奇,风格雄浑奔放,富有浪漫气息,但因仕途坎坷,晚年身患顽疾,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
译文
你家那象征隐逸之趣的三径小路早已开辟,不必等到有弦歌之声时才显得富有情趣和资色,门前巷陌荒凉,长满了青苔,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西岩之上,月亮落下,桂树参差不齐;南浦之畔,云开雾散,白鹤在空中徘徊,又有谁能理解我这隐士的心意呢?只能独自吟诵着招隐之诗。
释义
“君家三径开来久,不待弦歌始得资”两句,借用了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宅前竹林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两位隐士交往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以及隐居之乐并非需要外在的音乐或其他娱乐来增添,而是源自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山居的清幽环境和友人自身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直接点题,赞美友人隐居生活的自然与高雅;颔联通过“门巷萧条”与“故人容鬓各相衰”的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颈联以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静谧与超脱;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无人赏识的无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卢照邻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访问了某位隐居的朋友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友人的隐居生活,卢照邻表达了自己对宁静、淡泊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