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
行到水穷山尽处,白云深处一钟音。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松树和杉树在道路两旁形成了自然的阴凉,溪水潺潺流淌,却不知其源头在何处有人探寻,我沿着山路行走,直到水的尽头和山的边际,只听得白云深处传来悠远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哲思,前两句通过“松杉夹路”和“溪水有源”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与神秘;后两句则通过“行到水穷山尽处”和“白云深处一钟音”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前两句“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清幽与神秘,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后两句“行到水穷山尽处,白云深处一钟音”则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水穷山尽处”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极限,“白云深处一钟音”则象征着超越困境后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僧侣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长期生活在山林之间,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