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的释义

梦梦1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

岩前暝色催寒鸟,林外秋声送晚花。

幽径独行迷远近,寒山空翠对蒹葭。

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孤云共我还。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闲适之情。

译文

我独自坐在竹轿中穿越山涧溪谷,抬头仰望,只见石径蜿蜒,直通云雾缭绕的烟霞深处,岩壁前的暮色催促着寒鸟归巢,林外的秋风伴随着落花的声音,我独自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已分辨不清远近,只见寒山苍翠,与河边的蒹葭相映成趣,在那白云深处,无人知晓我的行踪,只有孤云与我相伴而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乘坐竹轿在山间穿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首联“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直接点题,写出了诗人乘坐竹轿穿越山涧、仰望石径与烟霞相接的壮观景象,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暮色、秋声、幽径和寒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尾联则以“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孤云共我还”作结,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兀坐竹舆穿涧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在山间穿行的情景,既表现了山路的崎岖,又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而“仰看石径接烟霞”一句,则通过仰望的视角,将石径与烟霞相接的壮观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岩前暝色催寒鸟”一句中的“催”字,赋予了暮色以生命力,形象地描绘了暮色催促寒鸟归巢的情景,而“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孤云共我还”一句,则通过孤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选择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时所作,在隐居期间,韦应物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闲适之情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在仕途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