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牛群头
宋·胡助
荻花萧萧芦叶黄,波水潺潺荻叶苍。
水声嘈杂蛙声小,客子披衣坐侵晓。
舟人相语近潮阳,蒹葭渐见人烟长。
岸头落日催行客,白雁乱飞秋似霜。
作者及朝代
胡助,字古愚,一字杞山,号纯白道人,婺源(今属江西)考川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以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后迁翰林修撰,出为浙江儒学提举,著有《纯白斋类稿》。
作者简介
胡助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在史学方面,他也有显著的贡献,曾参与国史的编修工作。
译文
荻花萧萧作响芦叶已经泛黄,河水潺潺流淌荻叶还是深绿。
水声嘈杂中蛙声显得很小,旅客披上衣服在拂晓时分坐起来。
船夫互相说话间已靠近潮阳,蒹葭丛中渐渐看到人烟变长。
岸边的落日催促着行客,白雁乱飞秋天的景象如同霜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牛群头(地名)住宿时所见到的秋日景象,前两句通过荻花、芦叶、波水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宁静,第三、四句则通过水声与蛙声的对比,以及客人拂晓时分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思乡的氛围,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船夫的对话、蒹葭与人烟的描写,以及落日与白雁的意象,深化了这种孤寂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清晨的宁静与萧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动作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思乡的氛围。“水声嘈杂蛙声小”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水流的潺潺声与蛙声的微弱对比,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而“客子披衣坐侵晓”一句则通过客人的动作,展现了其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胡助在旅途中住宿于牛群头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远离家乡,身处异乡,面对秋日的萧瑟景象与清晨的宁静氛围,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对旅途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