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怜独鹤归何晚,不问满林先暝鸦。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9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孤鹤归林

唐·刘沧

羽客相寻访,寒林正独鸦。

溪风摇浪影,山月照霜华。

远树生云气,孤峰起暮霞。

但怜独鹤归何晚,不问满林先暝鸦。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刘沧的诗风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译文

寻访的羽客(道士或隐士)与我相遇,在这寒冷的林中只有乌鸦独自栖息,溪水因风摇曳着浪花的影子,山间的月光照亮了霜白的草木,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孤高的山峰在傍晚时分升起晚霞,我只怜惜那只独自归来的鹤为何如此迟晚,却不去询问那些早已在林间栖息的乌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幽静而略带凄清的林间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孤独而高洁之物的同情与赞美,诗中“独鹤”象征着诗人自己或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而“先暝鸦”则代表了世俗的喧嚣与平庸。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寒林、溪风、山月、远树、孤峰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而神秘的林间。

2、象征手法:“独鹤”与“先暝鸦”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对高洁与平庸、超脱与世俗之间对立关系的思考。

3、情感表达:诗人以“但怜”二字表达了对“独鹤”归晚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坚持。

4、语言风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流畅,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味,又展现了刘沧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隐居山林期间,或在他游历山水、寻访隐士的过程中,面对自然美景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诗人内心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与思考,于是借“独鹤”与“先暝鸦”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刘沧或许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