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欤旧隐连修竹,幽鸟窥檐席有尘。出自哪首诗?

风云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司空曙

归欤旧隐连修竹,幽鸟窥檐席有尘。

风定竹闲花自落,雨收云散月当门。

琴书满案成幽事,水石当庭得野人。

莫道此中难遣日,从来佳处少人闻。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或言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为长林丞,贞元初,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与卢纶、吉中孚、苗发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有《司空曙集》二卷。

译文

回到从前隐居的地方,那里竹林环绕,幽静的鸟儿窥视着屋檐,屋中的坐席上已积满了灰尘,风停下来,竹子显得悠闲,花儿自然而然地飘落;雨停了,云散了,月亮正好照在门前,琴和书摆满了桌子,成了我幽居的乐趣,水和石头就在庭院里,让我有了山野之人的感觉,不要说在这里难以打发日子,从来美好的地方就少有人知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归欤旧隐连修竹,幽鸟窥檐席有尘”点明了归隐的地点和环境,修竹环绕,幽鸟窥檐,透露出一种幽静而略带荒凉的气息,颔联“风定竹闲花自落,雨收云散月当门”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颈联“琴书满案成幽事,水石当庭得野人”则通过琴书、水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尾联“莫道此中难遣日,从来佳处少人闻”则是对归隐生活的总结,强调了美好之处往往少有人知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诗人通过对修竹、幽鸟、风、雨、云、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荒凉的气息,这种气息与诗人归隐后的心境相契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还通过琴书、水石等意象,表达了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司空曙在唐代大历年间曾一度仕途不顺,可能因此产生了归隐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唐代士人中较为普遍,也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