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全诗是什么?

春秋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上下岩

唐·韦庄

岩壁高低势欲崩,

僧残尚保高低寺。

云开日出千峰秀,

迹古犹呼上下岩。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早年曾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现实,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岩壁高耸低回,仿佛随时可能崩塌,

僧侣虽已稀少,但仍守护着这高低错落的寺庙。

云开雾散,阳光照耀,千峰更显秀丽,

古迹犹存,人们依然称这里为上下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上下岩的壮丽景色和古老的历史遗迹,首句通过“岩壁高低势欲崩”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险峻,次句“僧残尚保高低寺”则透露出寺庙的古老与僧侣的坚守,第三句“云开日出千峰秀”以云散日出、千峰秀丽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末句“迹古犹呼上下岩”则强调了古迹的悠久与人们对它的铭记。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上下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既表现了岩石的险峻和寺庙的古老,又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历史的厚重,诗人通过对僧侣坚守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仰,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年代,他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对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感受,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游历过程中,对上下岩这一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深刻感悟而创作的,通过描绘上下岩的壮丽景色和古老历史,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