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惟民绝催科瘢,吏亦不急惠文冠。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唐·韦应物

不惟民绝催科瘢,吏亦不急惠文冠。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尔禾黍收盈亩,不羡黄金满屋车。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的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他的诗作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隐逸生活,他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译文

不仅百姓不再因催缴赋税而留下伤痕,官吏们也不再急于佩戴象征官威的惠文冠(古代官员的一种帽子),麦田里风吹麦浪翻滚,翠绿的波浪斜斜地铺展开来,草根肥水处新蛙呱呱鸣叫,我羡慕你们那丰收的田野,稻谷满仓,而不羡慕那些黄金满屋的富贵人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清廉不贪的向往,首句“不惟民绝催科瘢”反映了诗人希望百姓不再因沉重的赋税而受苦,“吏亦不急惠文冠”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的赞美,后两句通过描绘麦田风光和新蛙鸣叫,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并借以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对比百姓的安宁生活和官员的清廉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麦陇风来翠浪斜”等句,不仅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还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韦应物诗歌的清新自然之风。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隐逸生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对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清廉不贪的实际情况有所感触而创作的,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