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禁酒国
唐·李商隐
有身那识禁酒国,何乃飘零堕其域。
醉乡路稳宜频到,他处不堪行踉跄。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自己身上明明有着对禁酒之国的认知,为何还是飘零堕落到了这个境地?醉乡的道路平稳,应该频繁前往,其他地方的路途艰险,让人行走时踉跄不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禁酒国”中的飘零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首句“有身那识禁酒国”指出诗人原本知道这是一个禁酒的国家,但“何乃飘零堕其域”却表达了他不知为何还是陷入了这个境地,暗示了现实的无奈和命运的捉弄,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醉乡路稳”和“他处不堪行踉跄”,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醉乡(即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地方)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情绪,通过“禁酒国”这一象征性的设定,诗人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个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挣扎和无奈,诗人也通过“醉乡路稳”的描绘,表达了对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往往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屡遭排挤和打压,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厌倦和无奈情绪,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