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九渊
朱门蓬户何别区,参前见处成工夫。
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同观未见书。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开创者,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译文
朱红的大门与简陋的蓬户之间有何区别?关键在于内心的领悟与修为,不要频繁地邀请客人来访,而是应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研读那些未曾见过的书籍。
释义
“朱门蓬户何别区”意指富贵之家与贫寒之家在外表上虽有差别,但真正的差别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学识。“参前见处成工夫”则强调了通过内心的领悟与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学问与境界。“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同观未见书”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专注与追求,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扰,而是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探讨新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陆九渊对于学问与修养的深刻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外在的财富与地位,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与修行,通过研读经典、领悟道理,人们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他也强调了专注与自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被外界的纷扰所打扰,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问的追求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九渊讲学或研读经典之时,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深知学问与修养的重要性,也深知外界的纷扰对于学问追求的干扰,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学问与修养的见解,同时也鼓励人们要专注于学问的追求,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陆九渊的哲学思想,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