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沧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高。
朝听鹤吟暮猿呼,
那知门外临通衢。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意境,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译文
岩石间的门户和松树间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显得寂静冷清,
只有那些寻求清幽的隐士才会觉得这里高远脱俗。
早晨听着仙鹤的吟唱,傍晚又听到猿猴的啼呼,
哪里知道门外就是车马喧嚣的通衢大道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通过“岩扉松径”、“鹤吟猿呼”等意象,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高远,诗人自比为“幽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不屑,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景,首句“岩扉松径长寂寥”直接点明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惟有幽人自来高”则通过“幽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与坚守,后两句“朝听鹤吟暮猿呼,那知门外临通衢”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疏离,鹤吟猿呼,是山林间最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而门外通衢的喧嚣,则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诱惑,诗人对此毫不在意,甚至不知其存在,这充分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沧在仕途不顺或厌倦了官场纷扰后,选择隐居山林时所作,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山川、寻求心灵寄托的习惯,刘沧在仕途上或许遭遇了挫折,或是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清幽与高远,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