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问云
朝代:唐代
作者:李涉
问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云深路远人不见,月白风清夜自孤。
松影参差听泉语,花香馥郁伴书帛。
逍遥世外无他事,只愿长居山水庐。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涉为唐代真实诗人,但本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后游历四方,晚年隐居山林,李涉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问那云朵,你若不是山峦又居住在哪里呢?屋中的主人啊,你是那山中的隐士,云雾缭绕,道路遥远,人们难以相见,月光皎洁,清风徐来,夜晚显得格外孤独,松树影子参差不齐,听着泉水潺潺的声音,花香浓郁,伴随着书卷的气息,在这世外桃源之外,没有其他的事情牵挂,只愿长久地居住在这山水之间的茅庐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问云非山何所居”一句,以问云起兴,引出隐士的居住环境;“屋中主人山中徒”则直接点明隐士的身份,后几句则通过描写山中的自然景色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诗人通过问云、写人、绘景等手法,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环境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中“云深路远人不见,月白风清夜自孤”两句,既写出了山中的幽静与孤独,又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而“松影参差听泉语,花香馥郁伴书帛”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高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诗人在游历四方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游历过程中,诗人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深感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绘和赞美,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社会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