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杜荀鹤
岩壁耸寒色,洞门摇落晖。
山居人迹少,昼掩草庵扉。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掩扉。
祇有裴回与搜句,老无笔力愧传衣。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隐居九华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晚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故其对时弊、民生多有揭露与反映,他的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尤其善于描写山林自然景色和农村风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流畅,颇有生活气息。
译文
岩壁耸立,带着寒冷的色彩,洞门在夕阳的余晖中摇曳,山居之地人迹罕至,白天我也常常掩上草庵的门扉,村里的老人来看望我这个外来的客人,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不用担心被捕捞,我在这里只是徘徊寻觅诗句,年纪已老,笔力不济,深感愧对先贤的诗文传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荀鹤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孤寂,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无奈,前两句通过描写岩壁、洞门、寒色、落晖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中间两句则通过“人迹少”、“昼掩扉”等细节,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冷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无奈,他在这里徘徊寻觅诗句,但年纪已老,笔力不济,深感愧对先贤的诗文传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如“岩壁耸寒色”与“洞门摇落晖”之间的对比,既突出了自然景象的多样性,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祇有裴回与搜句”一句,也象征着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与无奈。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寂的享受,又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山居生活中所作,他一生以诗为业,但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隐居九华山,在这段隐居生活中,他深入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自然景象、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与无奈,以及他对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寂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