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恨芳时有衰歇,要须貌取四时看。全诗是什么?

小星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四时

唐·白居易

亭前春逐红英尽,水畔秋随白露闲。

犹恨芳时有衰歇,要须貌取四时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亭子前的春天随着红花落尽而消逝,水边的秋天则随着白露的降临而显得悠闲,我还怨恨芬芳美好的时光会有衰败停歇的时候,因此需要欣赏四季不同的风貌来弥补这一遗憾。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他希望通过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来弥补这种遗憾的心情,前两句通过描绘春天和秋天的景象,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前两句通过对比春天和秋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为后两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望,他怨恨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因此希望通过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来弥补这种遗憾,这种情感表达既深刻又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珍视。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还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对生命和时间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他深知美好时光易逝,因此希望通过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来弥补这种遗憾,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和愿望的生动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