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犹未觉矶头远,下上方知磴级深。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

唐·韦庄

云开瀑影千峰秀,雨过松声万壑吟。

夷犹未觉矶头远,下上方知磴级深。

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深处有幽禽。

他年得遂归山计,月满松风径自寻。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工诗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云雾散去,瀑布的影子在千峰之间显得格外秀丽;雨过天晴,松林间的风声在万壑中回响如吟唱,漫步山间,悠然不觉前方的石矶还有多远;等到上下山时,才深知石阶的深邃与陡峭,山野间的访客闲来无事,只听得白云深处传来幽禽的啼鸣,将来若有机会实现归隐山林的心愿,定要在这月满松风的小径上独自寻觅那份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前两句写山中景色之美,后两句则转而写游山的体验和心境,以及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憧憬。

赏析

“云开瀑影千峰秀,雨过松声万壑吟”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雨后初晴的美景,瀑布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松林在雨后发出阵阵涛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夷犹未觉矶头远,下上方知磴级深”两句,通过游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山路崎岖、石阶陡峭的深刻感受,同时也隐含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易。“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深处有幽禽”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年得遂归山计,月满松风径自寻”两句,作为全诗的结尾,点明了诗人的最终愿望,即归隐山林,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仕途坎坷,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成为了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游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