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近于边境接,村墟亦有戍楼横。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边村

唐·刘沧

聚落近于边境接,村墟亦有戍楼横。

荒庭古木秋风起,远塞孤云暮雨生。

猎骑悠悠度陇愁,牧人驱犊返乡情。

何当遂得金河路,大散关头度此生。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有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边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村落紧挨着边境,村中也建有防御敌人的戍楼,荒凉的庭院里,古老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遥远的边塞上,孤云伴随着暮雨升起,猎人们骑着马悠悠地越过山岭,心中满是愁绪,牧人们驱赶着牛群,满怀归乡之情,何时才能踏上金河之路,在大散关头度过此生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村的生活景象和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首联“聚落近于边境接,村墟亦有戍楼横”直接点题,写出了边村的地理位置和防御设施;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进一步渲染了边村的荒凉和边塞的愁苦;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边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荒凉,首联“聚落近于边境接,村墟亦有戍楼横”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点出了边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防御设施,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荒庭古木秋风起,远塞孤云暮雨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边村的荒凉和边塞的愁苦,颈联“猎骑悠悠度陇愁,牧人驱犊返乡情”则通过描写人物活动,展现了边塞人民的愁苦和归乡之情,尾联“何当遂得金河路,大散关头度此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荒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的战乱和动荡有关,唐代边疆地区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和掠夺,边疆人民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刘沧可能曾亲身经历过边塞生活,对边疆人民的苦难和渴望和平的心情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边村的生活景象和边塞风光,表达了对边疆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防御设施和军事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