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清虚亭上
宋·范成大
清虚亭上晚凭栏,正我扁舟堕险艰。
万顷烟波摇落日,数峰云树倚空寒。
年来万事灰人意,此去千峰入梦魂。
莫道归期无远近,孤舟明月自相安。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诗文俱佳,范成大曾任地方官和朝中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还著有《吴郡志》等地方志书,对后世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译文
傍晚时分,我独自登上清虚亭凭栏远眺,此时我的扁舟正陷入险恶的波涛之中,万顷烟波荡漾着落日余晖,几座山峰在云雾缭绕中显得空寂而寒冷,近年来,世事纷扰,万事皆令人心灰意冷,而此次离去,那千峰万壑却时常萦绕在我的梦中,不要说归期遥远无期,在这孤舟之上,有明月相伴,我自能安然度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虚亭上凭栏远眺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慨,诗中“扁舟堕险艰”既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万顷烟波摇落日,数峰云树倚空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孤寂,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淡然态度,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超然与自安。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清虚亭上的晚景,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扁舟堕险艰”与“万顷烟波摇落日”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凄清,更隐喻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而“年来万事灰人意”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艰难的感慨,最后两句则以孤舟明月自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自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仕途不顺、人生遭遇挫折之际,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官员,范成大在仕途上曾历经坎坷,多次遭贬谪,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清虚亭上的晚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困境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展现了诗人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