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怀王侍郎
唐·韦应物
畴昔王门耻曳裾,每怀端拜献公书。
青云未得平行路,白发频生知不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译文
从前在王侍郎门下时,我耻于像别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曳裾:比喻追随权贵),心中常常怀念着恭敬地呈上自己的书信,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机会,至今我仍未能在仕途上获得青云直上的机会,岁月流逝,白发频生,不知王侍郎是否知晓我的这份心意和无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王侍郎门下未能得到重用而感到的遗憾和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中“畴昔王门耻曳裾”一句,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每怀端拜献公书”则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渴望和对王侍郎的敬仰之情,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青云未得”与“白发频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畴昔王门耻曳裾”以鲜明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不屑和自尊,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每怀端拜献公书”则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向往和对王侍郎的尊敬,使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后两句“青云未得平行路,白发频生知不知”则以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年华老去之时,怀念过去在王侍郎门下未能得到重用的经历而创作的,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仕途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