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

宋·苏泂

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

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缘。

欲问六朝兴废事,只今惟有蒋山泉。

空余故国思千里,却恨归期又隔年。

作者及朝代

苏泂,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苏泂与陆游、辛弃疾、刘过等人多有唱和,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

作者简介

苏泂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前人影响,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苏泂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更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我来到白下(今南京)并非毫无目的,处理公文、应付差事绝非我的本意,这里的江山虽然美丽,但并非我的家乡;风月虽然迷人,却与我无缘,想要询问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兴亡往事,如今只剩下蒋山泉还在诉说着那段历史,空自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却遗憾归期又被推迟了一年。

释义

“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表达了诗人来到南京并非为了处理繁琐的公务,而是有着更深的追求和目的。“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缘”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眼前美景的无奈。“欲问六朝兴废事,只今惟有蒋山泉”通过询问六朝历史,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空余故国思千里,却恨归期又隔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归期无望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来到南京为背景,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我来白下岂徒然”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诗人的来意并非为了处理公务,而是有着更深的追求,接下来的“簿书凫鹜非吾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公务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江山信美非吾土,风月虽佳岂我缘”两句,诗人以江山和风月为例,表达了对外在美景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在“欲问六朝兴废事,只今惟有蒋山泉”两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诗人通过询问六朝历史,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故乡和历史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空余故国思千里,却恨归期又隔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无望的遗憾,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无奈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泂在南京任职期间,当时,他身处异乡,面对繁忙的公务和陌生的环境,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通过描绘南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历史的深深思考,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