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小住
唐·杜甫
忽忽江头住一旬,敢疏请谒恐烦人。
渔舟暮影横烟浦,客舍秋风入雨轩。
病里闲居人寂寂,愁边老至日曛曛。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温。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匆匆在江边住了十日,不敢轻易去拜访他人,生怕打扰到他们,傍晚时分,渔舟的影子横卧在烟雾缭绕的水边,秋风穿过客房的窗户,带来了阵阵凉意,病中闲居,四周寂静无人,忧愁中岁月流逝,日渐衰老,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月光下,松树间的小径上,感受着自然的温暖与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江边短暂居住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忽忽江头住一旬,敢疏请谒恐烦人”表达了诗人对打扰他人的顾虑;颔联“渔舟暮影横烟浦,客舍秋风入雨轩”描绘了江边傍晚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颈联“病里闲居人寂寂,愁边老至日曛曛”则表达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温”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甫在江边小住时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的“忽忽”二字,既表现了时间的匆匆流逝,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是对江边景色的真实写照,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尾联则以归隐田园为愿景,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卓越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多次寻求官职未果,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失落,在江边小住的日子里,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对归隐田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