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勉学
唐·李商隐
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
书盈四壁吟方苦,月照孤灯梦易迷。
学海无涯须纵棹,文山有路莫停骖。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正当心中念及功名刚刚起步之时,怎能因害怕尘土暂时沾染衣裳而退缩?四周堆满了书籍,吟诗之苦难以言表,月光照耀着孤灯,梦境中容易迷失方向,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需要扬帆远航;文化的山峰有路可攀,莫要停下前进的脚步,将来若能实现凌云之志,定要笑看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如自己的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执着,首联“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表明诗人正值追求功名之初,不愿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颔联“书盈四壁吟方苦,月照孤灯梦易迷”描绘了诗人苦读诗书、孤独求学的情景,颈联“学海无涯须纵棹,文山有路莫停骖”则强调了学问的无穷无尽和追求学问的坚定决心,尾联“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和自信。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苦读诗书、追求功名的历程,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尾联的“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早年求学时期,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面对学问的海洋和功名的诱惑,他选择了勇往直前、不懈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