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晴少
宋·陆游
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
池光新涨碧于染,山色远涵青欲沉。
风暖花红春意足,雨余草木夏阴深。
闲居自适君知否,睡起东窗日已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晚春时节晴朗的天气如此稀少,我寄语斑鸠等鸟儿暂且停止它们的啼鸣,池塘的水新涨起来,碧绿得如同染过一般,远处的山色在青翠中似乎要沉下去,风和日暖,花朵红艳,春意盎然;雨后草木茂盛,夏日阴凉深邃,你可知我闲居生活的自在舒适?睡醒时东窗外的太阳已经西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天气多变,诗人希望有个晴朗的日子,以至于寄语鸟儿停止啼鸣以免打扰这份难得的宁静,诗中通过对池塘新涨的水、远山的青翠、以及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陆游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初夏的自然景色,通过“春晚得晴如此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珍惜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池光新涨碧于染,山色远涵青欲沉”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和色彩描绘,展现了雨后池塘的碧绿和远山青翠欲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而“风暖花红春意足,雨余草木夏阴深”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夏之交的自然变化,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和谐,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心怀国家,渴望收复失地,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仕途的不顺,诗人转而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晚春初夏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