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晴色

宋·陈与义

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园无限新桃李,未用小窗横短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悲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经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三朝,早年曾得到苏轼等人的赏识,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在南宋前期颇受推崇,与吕本中、曾几、韩驹等人并称“江西诗派”。

译文

忽然之间,狂风扫尽了连日来的阴霾,紧接着,晨光便照耀在远方的树林之上,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在诗卷中消磨着时光,而杏花开放的消息,则在淅沥的雨声中悄然传来,西园里有着无数的桃李新花,此刻却无需在小窗前横放短琴来抒发情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由阴转晴的自然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漂泊无定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赏析

首句“乍惊风色扫群阴”以“惊”字和“扫”字生动地描绘了风势的迅猛和阴霾的消散,为全诗定下了由阴转晴的基调,次句“旋见朝光上远林”则进一步描绘了晨光初照、远林生辉的美景,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之快。

三、四两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则转而抒情,诗人以“客子”自居,表达了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而“诗卷里”则透露出他通过诗歌来消磨时光、寄托情感的方式。“杏花消息雨声中”一句又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杏花开放的消息在雨声中传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末两句“西园无限新桃李,未用小窗横短琴”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美景的丰富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西园里桃李新花无数,但诗人却并未因此而激动不已,反而选择了在小窗前静静地横放短琴,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这种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的情怀,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面对连日的阴霾和漂泊的生活,诗人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无奈,当狂风扫尽阴霾、晨光初照远林时,诗人又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希望,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