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送别
宋·杨万里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见来草草都能几,别去悠悠孰慰思。
斜日半山开宝镜,薰风十里送香芷。
前回共醉西湖上,月满船头夜不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近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表达真挚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柳条已经折尽,花儿也已落尽,请问远行的人啊,你是否还会归来?相见时总是匆匆,能有多少时间真正相聚?离别后悠悠岁月,谁又能慰藉我心中的思念?夕阳斜照半山腰,如同宝镜初开,和煦的南风送来十里的芬芳芷草,回想起上次我们在西湖上共醉,直到月满船头,夜深也不愿归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里柳折花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友人的不舍与思念,诗中“见来草草都能几,别去悠悠孰慰思”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相聚短暂、离别长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难以相见、思念无解的忧虑。
赏析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柳条折尽、花飞尽、斜日半山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与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相呼应。
对比鲜明:诗中“见来草草”与“别去悠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漫长,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意象丰富:斜日、宝镜、薰风、香芷等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语言平易:杨万里的诗歌以语言平易近人著称,此诗也不例外,用词简练,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杨万里在送别某位友人时所作,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仕途不顺或战乱频仍而频繁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