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梅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肌,
云裳不似旧时衣。
准拟梅花共赋诗,那知人事有乖离。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应是姮娥妒我来,故把清光也似欺。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传世,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在酒宴前见到她那如玉般洁白的肌肤,她身穿的衣裳已不再是往昔的样式,我本来打算与她一同赏梅赋诗,哪里知道人事竟有如此的分离,酒意渐浓,我在梦中仿佛回到了春日,而窗破月照,月光似乎在寻找着孤独的人,想来是月宫中的嫦娥嫉妒我来到此地,所以故意让清冷的月光也像是在欺负我。
释义
上片写重逢后的喜悦与突如其来的离别之痛,首句写重逢时的惊艳,次句通过衣裳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三、四句笔锋一转,由喜转悲,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事无常的无奈与感伤。
下片则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愁苦与孤独,前两句通过酒与梦来寄托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后两句则以月拟人,赋予月亮以情感,表达了作者被孤独与寂寞包围的凄凉心境。
赏析
这首词以梅花为引子,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上片以重逢的喜悦为起点,迅速转入离别的悲痛,情感起伏跌宕,富有感染力,下片则通过酒、梦、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苦与孤独,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复杂。
词中“准拟梅花共赋诗,那知人事有乖离”一句,既是对美好愿景的描绘,也是对现实残酷的揭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词中的意象与情感也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艺术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作者在经历了与某位女子的重逢与离别后所写,在宋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常常被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经历,晏几道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这首《浣溪沙·梅》便是他通过梅花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