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屡觅肩吾钓,八十初逢演义僧。的释义

生辉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往来屡觅肩吾钓,八十初逢演义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结合了贾岛的风格与意境,虚构了后两句,因为“往来屡觅肩吾钓,八十初逢演义僧”并非贾岛原句,而是根据题目要求特别创作的,在实际历史文献中,未找到完全包含这两句的贾岛作品,故以下分析基于整体构思与贾岛诗风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瘦岛”,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的诗歌以苦吟著称,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意境深远而含蓄,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曾任长江主簿等职,晚年出家为僧。

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虚构部分)我多次前来寻觅像肩吾那样隐居垂钓的高人,直到八十岁才终于遇到了一位讲演佛法的老僧。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超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寻访隐者未果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往来屡觅肩吾钓”一句,肩吾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八十初逢演义僧”则暗示了诗人历经沧桑,终于遇到心灵上的导师或知己。

赏析

1、意境深远: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2、象征手法:肩吾与演义僧的形象,不仅是具体的人物,更是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3、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的敬仰,情感真挚而深沉。

创作背景

虽然“往来屡觅肩吾钓,八十初逢演义僧”并非贾岛原句,但结合贾岛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他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的经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贾岛一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虚构的创作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