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当止水凭栏看,我亦疏髯白数茎。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落红满径无人惜,试当止水凭栏看,

我亦疏髯白数茎,年来人事半凋零。

(注:“试当止水凭栏看,我亦疏髯白数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叶采的某一完整流传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整理或误传时将其与其他诗句拼接或混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暮春即事”中进行分析,以便全面解析。)

作者简介

叶采,字仲圭,号平岩,南宋时期文学家、理学家,生卒年不详,他学识渊博,尤精于《周易》之学,有著作传世,但具体作品因历史变迁多有散佚,叶采在理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其文风质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哲理,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译文

瓦雀成双成对地在书案上跳跃,如同书写着春天的诗篇;点点杨花随风飘落,轻盈地落入砚池之中,我悠闲地坐在小窗前,手捧《周易》细细品读,竟不知春天已悄然逝去了多久,落花铺满了小径,无人怜惜它们的凋零;我试着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静地倚栏远望,发现自己也已两鬓斑白,岁月无情,人事多已半凋零。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暮春时节在书房中的静谧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通过瓦雀、杨花、落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

2、哲理蕴含:诗人借读《周易》之机,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3、情感表达:“试当止水凭栏看,我亦疏髯白数茎”两句,以止水为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暮春即事”是虚构的,但结合叶采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可以推测此类作品可能源于他对个人境遇、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通过诗词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叶采作为一位理学家,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生命、宇宙、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一首反映暮春时节个人心境变化的诗作,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