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馀得此镇山灵,莫恨当时赐田少。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灵山寺

唐·韦应物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多心自醉,拂曙前山照。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城中纷扰事,岂亦闻鸡鸣。

山林无休歇,烟霞长在眼。

乱馀得此镇山灵,莫恨当时赐田少。

逍遥池馆毕,窅窕入云峰。

绿林含萧条,飞阁凌虚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春天的山峦间烟雾渐渐散去,天空变得清淡,星星也显得稀疏而微小,残月挂在天边,映照着离别时的脸庞,清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话语间情感流露,心已陶醉,拂晓时分,前山的阳光照亮了大地,海天一色,远山仿佛也在轻轻颤动,天边的雄鸡已经率先啼鸣,城中的纷扰之事,哪里还能听到鸡鸣之声?山林间没有停歇,烟霞美景常在眼前,战乱之后能得此山之灵秀,就不要怨恨当初赐予的田地太少,逍遥地游览完池馆,再窅窕地登上云峰,绿色的树林中透着萧条,高耸的楼阁凌驾于虚空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城中的纷扰与山林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乱馀得此镇山灵,莫恨当时赐田少”一句,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之后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山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乱馀得此镇山灵”一句,既是对战乱之后和平生活的珍惜,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的宁静与城中的纷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当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在游览灵山寺时,被其宁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乱馀得此镇山灵”一句,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战乱之后对宁静生活的珍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