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导我启圆龛,五百金仙争突兀。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诗

唐·吕岩(吕洞宾)

道人导我启圆龛,五百金仙争突兀。

云气千峰合,松声万壑寒。

灵峰行尽日,未得见仙坛。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本来姓李,在终南山修道,后得道成仙,在八仙之中最为出名,千百年来一直以一位慈祥、和蔼的老神仙形象留在人们心中,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后为“纯阳祖师”。

作者简介

吕洞宾,作为道教八仙之一,其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被尊为剑祖剑仙,他常以一袭白衣,手持长剑,云游四海,斩妖除魔,深受百姓敬仰,吕洞宾的形象和故事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译文

道人引领我开启那圆形的石龛,只见五百位金仙争相耸立,气势突兀,云雾缭绕,千峰聚合,松涛阵阵,万壑生寒,我在灵峰之间行走了一整天,却仍未找到那传说中的仙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洞宾在道人的引领下,探访仙境的奇幻经历,诗中“圆龛”可能指仙家的居所或修炼之地,“五百金仙”则象征着众多得道高人,诗人通过描绘云雾缭绕、松声阵阵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仙境氛围,尽管他努力寻找,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传说中的仙坛,留下了一丝遗憾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主题,通过描绘仙境的奇幻景象和诗人的寻觅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长生不老境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仙境的奇幻与自然的壮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诗人通过“未得见仙坛”的遗憾,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好奇。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其创作往往与道教信仰和修行经历密切相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修行过程中,对仙境的向往和探寻的写照,通过描绘仙境的奇幻景象和诗人的寻觅经历,吕洞宾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道教信仰的虔诚和追求,也向读者展示了道教文化中关于仙境、长生不老等神秘元素的丰富内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道教信仰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